【推荐】小学语文教案模板9篇
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要求:
1、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,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。
2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,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“可爱”这个意思,把内容写具体的。
3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。
4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教学重点、难点:
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“可爱”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。
教具准备:
多媒体、软件
教学时间:
二课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启发谈话,板书课题。
1、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?知道产地吗?
2、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。
3、板书课题。
二、指导检查预习。
1、初读课文,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,要读准字音。
2、通过指名读,检查读音的正误。
三、自由读,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,为什么要这样分?[可分三段,一(1);二(2);三(3—6)]
四、讲读第一段。
1、集体读第一段。
2、这段告诉我们什么?有什么作用?(总起全文)
五、讲读第二段。
1、指名读第二段。
讨论:每句话是什么意思,这段主要讲了什么?(结合理解“贪婪”“吮吸”“甘露”“伸展”“狭长”等词语的意思。)
2、“贪婪、吮吸、伸展、欢笑”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,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,给你什么样的感觉?
3、指导朗读。
六、讲读第三段。
1、指名读第三段,思考: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?(形状、颜色、味道)
2、齐读第三自然段,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?“端午节”指什么时间,是什么节日?
3、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。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是什么样的?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?(体会“细腻”“柔软”是什么感觉)
4、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。思考: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?(先讲外边的,后讲里边的)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,为什么?
5、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,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,哪几句是讲“我”爱吃杨梅的?
七、练习朗读课文。
第二课时
一、齐声读课文,要读出喜爱杨梅的感情。
二、同学们读了课文,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故乡杨梅的可爱吗?你是怎样感受到的?
三、小结:
我们写作文也应该像课文的作者一样,先考虑好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,并想好记叙的顺序,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。
四、识记本课的生字。
1、由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的方法。
2、指导书写。
3、抄写“读读写写”中的词语。
五、完成“练笔”。
1、指名读内容,明确要求。
2、同桌互相说一说。
(1)准备写哪种水果;
(2)这种水果的形状、颜色、味道;
(3)为什么喜欢它。
3、指名3—5名同学说一说。
4、把刚才说的写下来。
六、教师巡视,解答学生作文中的问题。
七、请同学读读自己写的片断,师生适当评议。
板书设计:
枝:常绿
杨梅树
叶:狭长
我爱故乡的杨梅
形状:圆 小刺
杨梅果 颜色:淡红 深红 几乎成黑
味道:又酸又甜 甜津津
小学语文教案 篇2(一)教学目标:
1、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,认清巧、绣、纹、腹、衬衫等字的字形,理解苇秆、小巧玲珑、鲜艳等词的意思。
2、读通课文,了解课文的大意。
3、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。
(二)教学重难点:
重点:理解描写外形的语言,讲解句段关系,弄清总分结构
难点:讲解句段关系,弄清总分结构,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。
(三)课前准备:录象
(四)教学过程:
一、启发谈话。
同学们见过翠鸟吗?(出示挂图或标本)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,又叫叼鱼郎,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。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翠鸟吗?
二、自读课文,理清文章脉络。
1.自学,初读课文。
(1)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。
(2)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。
(3)想一想,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?
2.检查自学情况。
(1)认读词语。正音:衬衫、锐利.
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。
a它小巧玲珑,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,长(zhǎng
cháng)着一张细长(zhǎng
cháng)的嘴。
b尽(jìn
jǐn)管小鱼只(zhǐ
zhī)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,可还(hái
huán)是难(nán
nàn)以逃脱翠鸟的眼睛。
(2)指名分段读课文,评议。(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2遍以上)
(3)交流: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?
(讨论得出结论,并找出相应段落:外形1、2自然段;行动3、4自然段;住处第5自然段。)
三、学习1、2两段。
1.指名读第1自然段,思考: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?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。(小巧玲珑)
(1)理解小巧玲珑一词。
(2)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?(一双红色爪、透亮灵活的眼睛,一张细长的嘴。看投影理解透亮。)
(3)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
过渡: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,而且十分美丽。
2.范读第2段,边听边标句序,思考: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?用划出。(1)自学。
(2)反馈:这句话是: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。用。。圈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。(鲜艳)
小结: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。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,又放在一段话开头,我们把它叫总起句,鲜艳是这句话中的中心词。
(3)读24句:
① ……此处隐藏8131个字……>二、质疑问难
1.请同学们思考:通过读,你们发现课文有什么特点了吗?(每一句话上下行字数相同,都含有一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或词语)
2.这就是对子,也叫对联。对联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语言形式。我们在朗读对子时要注意节奏,韵脚要收得干脆,不要拖长。
3.教师拍手示范读,学生一齐拍手读。
4.教师拍手示范读,学生一齐拍手读。
(是──非;长──短;虚心──骄傲;诚实──虚伪)
三、指导学生书写生字
1.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,说一说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,写时要注意什么。
(本课要求书写的字有五个是左右结构的,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,但是,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一些细微的差别:短、对二字,只是左边略窄于右边;而冷、淡、情三个字,左边明显地窄于右边。热字中间一点不能丢掉。)
2.教师示范书写,注音提示容易写错的笔顺和笔画。如:淡右上的火要捺变点;情字右下的月第一笔是竖,不是撇等。
3.学生练习书写。教师巡视指导。
四、拓展练习
1.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对子,请把它写下来。
2.课外收集一两条对子,读给同学听。
小学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
1.综合音乐、图画等多种手段,在朗读、欣赏、吟诵、表演、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动中,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,感受散文、诗歌、童话等不同视野下月亮的风格,创生出自己对月亮文化的独特感受。
2.让学生自主选择性地阅读,在丰富的月亮文化的熏陶、传承、感染和建构中审美、启智、激趣。
3.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,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。
教学重点:
充分感受散文、诗歌、童话视野下的月亮,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月亮文化。
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
通过网络搜索、文本阅读等多种学习途径,阅读有关月亮的童谣、诗文、神话、故事等,欣赏有关月亮的音乐、图画等不同的艺术表现。
教学过程
一、导入新课
1. 同学们,自古以来,月亮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,文学当然也不例外。从人类有文学的那天起,月亮就成了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女神。她在遥远的星空中向我们讲述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,给了文人墨客们无限的灵感。这一课,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,去欣赏江中的月亮,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。
2. 齐读课题。
二、走入散文世界,沐浴月色清辉
1. 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,说说,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些部分?
2. 我们先和喜欢散文的同学一起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走上江轮的甲板,
去欣赏江中的月色。
3. 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,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,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?自己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。
4.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?
5.欣赏着这安详的、晶莹的、朦胧的月色,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优雅的月光曲。 请一个同学把这一段连起来, 把这种意境读出来。
三、步入古诗殿堂,品味优雅意境
1.月夜的江景实在太美了,把小外甥都叫醒了。他一定是在梦境中看到了月亮。凝望着天上的月亮,每个人都会出神,都会陶醉,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。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,古往今来,月亮一直被反复吟诵着。
2.师生齐背苏轼的《水调歌头.中秋》
3.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,小外甥也知道许许多多 。他和舅舅一起,你一句我一句吟诵起来。下面同桌一个做舅舅,一个做外甥,一起把下面的内容读一读。读前想一想,月下吟诗应该在怎样的气氛里?他们吟诵的每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?
4.请两位同学扮演舅舅与小外甥吟诗。全班同学评点。
5.男女同学一起扮演舅舅、小外甥对诗。
6. 此情此景中, 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,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,让我们也参与到他们的咏诗中去,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。
7.月下吟诗,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。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我们走进了古典,走进了美的意境。
8.一起清唱 《水调歌头中秋》
四、迈进童话乐园,唤起纯真童心
1. 每个诗人的眼睛里,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,每个孩子的眼睛里,也有一个自己的月亮。还记得你们在那个静静的夜晚,看着天上的月亮,,展开了幻想的翅膀,提出了好多好多好奇的问题,你悄悄地跟月亮说了些什么呀?
2. 小外甥跟你们一样,在他的眼睛里,月亮就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幻想。自己读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。
(1) 请一个同学扮演小外甥。
(2) 在评读中体验小外甥纯真的童心,神奇的话语。
3. 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,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,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。一起朗读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。
4.多么纯真的童心,多么神奇的话语呀!( 引读)小外甥回到船舱里了,甲板上又只留下了我一个人——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,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……
五、张开幻想双翼,走进月神文化
1.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,也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,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双翼,飞向月亮。(伴随着迈克杰克逊的《童年时代》美妙歌声)你们可以用散文的语言、诗的语言或者童话的语言,去抒发自己对月亮的情感。
2.学生书写自己眼中的月亮 。
3.交流。
4.有一位著名的学者说,中国文化起源于月神文化。月神文化,映射出我们民族的圣洁、祥和与仁慈。让我们走向月亮女神,走近月亮文化,沐浴着她的清辉,让她圣洁的月光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田。
小学语文教案 篇9教学目标
1.培养学生交际中有文明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。
2.掌握借东西与人交流的语言,礼貌待人,与人友好交流。
重难点
会使用借东西时的文明语言。
乐学善思办法
让学生自由组合演、练、说,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宰课堂能力。
教学流程
1.创设情境。
老师的粉笔没有了,请一名同学帮忙去向哪位老师借几根。(第一名同学去后没借来)复述借粉笔谈话。
2.明确要点:⑴为什么没借来?⑵讨论向别人借东西时应怎样说?
3.实践感知。
再请一名同学,按讨论好的语言再次试试借粉笔(借回来了),回来后复述借粉笔的经过。
讨论:为什么这名同学可以借回来呢?
因为会使用礼貌用语,对人礼貌、客气。
4.分角色表演。
如果现在让你去借,你会怎么做?和同桌合作表演借粉笔情境,可以互换表演,小组内演后,全班内表演,评出优胜者。
5.自由组合表演
找喜欢的伙伴,表演借不同东西的情境,比如去邻居家借铁锹等农具或其他情境。
6.老师总结,教育学生做讲文明、懂礼貌的孩子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