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教案

时间:2025-02-28 10:52:17
中班教案锦集7篇

中班教案锦集7篇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时常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中班教案 篇1

设计思路:

“兔子先生去散步”这个故事,如果我们只看文字,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,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,有些是我们常见的,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,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,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,它不但可以得到小读者的共鸣,有些还有让小读者会心一笑的幽默效果。

4—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,并且富于想象,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,今天的活动中我主要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。

第一环节,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,看看猜猜,“这是谁的家啊?”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,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。

第二环节,是活动的重点,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,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,例如眼泪的那段,也可以是雨滴、水滴、油滴,以引发孩子的讨论。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,在分段欣赏时,从故事开始到“小心坑洞”的那段,内容基本不变,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,“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?”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,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。

第三环节,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。引导孩子交流讨论生活周围的图象与符号,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,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,如延伸活动“寻找生活中的标志、马路上的标志、设计标志等等。

活动目标:

1、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,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打胆讲述自己的想法。

2、激发幼儿的想象感受故事的趣味,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标志的关注。

活动准备:

故事《兔子先生去散步》FLASH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认识兔子先生(导入活动,激发兴趣)

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朋友,先到他家看看啊。

小结:从细小的地方观察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。

这是谁的家呢?

那他是兔子先生还是兔子小姐呢?

真聪明,能从小地方发现秘密,它是戴领带的兔子先生。

二、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(看看猜猜、欣赏故事)

(一)分段欣赏

故事导入讲述

1、标志“往前走”

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!是什么意思呢?

哦,是往前走的标志啊!

小结:路边的标志会告诉兔子先生前面有什么,这个一个指示的标志。

2、故事继续

兔子先生摔交了,怎么会摔交的?我们可以为兔子先生设计一个怎么样的标志?

3、挑战:兔子先生是要继续往前走还是回家去呢?

(设计标志)

4、故事继续

兔子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?(掉进洞里)(设计标志)

它会在洞里遇见谁,发生什么事情?

(二)完整欣赏故事

兔子先生真不小心,刚摔了,现在又掉洞里了,掉进洞里会碰到谁呢?

想知道吧,让我们回头来听一听这个故事!

三、说说生活中发现的标志(文学作品回归生活)

真有意思,兔子先生碰到了那么多有趣的标志,你们在家里、幼儿园或者马路上有没有看到过标志呢?

小结: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标志啊,有些我们熟悉,有些还没注意到,可没有它们还真不行呢!这些标志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,今天我们回家再找找这样的图象标志好吗?

中班教案 篇2

活动目标:

1、复习数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,发展数数能力。

2、知道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意义,能找到并讲出小动物的位子。

活动准备:认知准备:幼儿会1—10数数

材料准备:小动物卡片、电影票、磁性教具

活动重点:知道基数和序数的不同

活动难点:能表述小动物的具体位子

活动过程:

一、感知10以内数的守恒

出示10只蜜蜂,用各种方法数一数(总数10)

——数数的方法很多:可以手指点着数、眼看心数、两个两个数等,都可以帮助我们数清楚东西的数量。

老师(幼儿)将10只蜜蜂变换排列方式进行数数,感知数量不变

师:刚才我们给这些蜜蜂排出了各种各样的队形,因为蜜蜂没有增加,也没有减少,所以,只有队形在变,蜜蜂的总数没有变。

二、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意义

出示10个动物,让幼儿讲讲每个动物在队形中的位子

——这里是数字和刚才的数字表示的意思一样吗?为什么?

小结:原来数字除了能代表数量外,还能表示在队伍中的位子。会说排在“第几”

老师变化动物位子,帮幼儿找到动物的正确位子(第一,中间、倒数第二)

猜猜小动物的位子(幼儿说出喜欢动物的位子,让幼儿猜)

学做小动物排队(出示卡片让幼儿讲讲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,再排)

小结:队形有变化,因为卡上的数字没有变,所以小动物在队伍中的位子也没变。

三、和小动物一起看电影(帮小动物找位子)

介绍门票上的数字

幼儿找位子,并互相检查

小结: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,但是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,我们可以再去找找,数字还可以有什么用。

中班教案 篇3

活动目标

一 让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,懂得合作的重要性。

二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人合作获得的快乐。

三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。

四 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。

教学重点、难点

重点。引导幼儿如何合作。

难点。学习与同伴参与活动。

活动准备

1、《拔萝卜.》的故事磁带。.2.奥特曼拼图。

活动过程;开始部分。幼儿听故事《拔萝卜》,知道合作的好处,初步了解合作的概念,引出课题。

故事里说了一个什么故事?没有大家的帮忙萝卜能把出来吗?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叫做“合作'。这个萝卜就是大家合作拔出来的。

基本部分

一。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合作,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。

(1)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拔河比赛,一组由两名幼儿,一组有五人,拔不动,让幼儿观察,试着说一说,拔河的结果怎么样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(2)现在我们给第一组在增多几名幼儿,提问:“这次增加了几名幼儿,他们拔过了对方吗?为什么?”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人的力量小,大家的力量比较大,也就是说合作的 ……此处隐藏2220个字……space: normal;">  生气是怎样在小动物之间传递的?

  当你被批评的时候,你会怎么做呢?也去批评别人吗?

  小动物间的快乐又是谁第一个创造的?

  快乐是怎样在小动物之间传递的?

  蜗牛愿意去跟猪说对不起,你可不可以呢?为什么有些人很难说对不起?他们很害怕吗?

  2、再次讨论:怎样分辨别人的批评是善意或是恶意?如何判断他人的批评是不是值得接受?如果对方是恶意,该怎么办?如果对方是善意,但是自己又不想接受,又该怎么办?

  五、演示故事对话

  与孩子一起想象自己是书中任何一个动物,譬如说,假如我是白鹅,听了蜘蛛的嘲笑,我会说什么?会有什么感觉?

课后反思:

  在上这节课之前,我一直在观察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小细节。发现孩子们犯错误后的第一反应都是:是他先这样做的,不是我。。。几乎没有几个小朋友会首先承认自己的错误。甚至有些小朋友都不愿意接受批评,认为自己做的永远是对的。

  每个孩子都需要表扬和鼓励,但过多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。今天正好借这个故事我从多方面对孩子们进行了引导:故事中的小动物在受到批评时是怎样说的?但后来的表现却怎样?如果小朋友们嘲笑或批评了你,你会怎么做?文中的小动物嘲笑别人,是因为他不了解别人,也许他嘲笑的正是别人引以为自豪的呢。孩子们在与人往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来自各方的嘲笑与批评,我认为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,肯定自己,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,也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。

  坏情绪会传染,快乐也会传播。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不仅是被动的处理已经发生的错误,更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主动地寻找快乐传播快乐。从故事的一开始,蜗牛夸奖了猪呢?那故事中的每个人这一整天都会很快乐,故事也许就有了新的结局。让我们的孩子也做个传播快乐的人,相信生活会更美好。

中班教案 篇7

活动目标

1、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。

2、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。

3、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。

4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、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。

5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,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

3~8画有图案的大扑克牌,没有数字。扑克牌大小的卡片,数量多于班级人数的4倍以上,每张卡片上事先写好4~8的数字。人手一个小印章。

活动过程

一、结合纸牌,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,引发兴趣。

1、教师出示纸牌8,提问:这是什么?(纸牌)纸牌上有什么?(数字和图案)你能发现什么秘密?(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。)

2、教师继续出示8以内的纸牌,引导幼儿看图的数量来说纸牌上的数字,帮助幼儿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。

提问:请小朋友看一看、数一数每张纸牌上有几个图案,应该写上数字几?

幼儿心里默数,数完以后举手回答问题,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给每张纸牌填上相对应的数字,并且引导幼儿念一念。

3、教师小结:纸牌可真有意思,每一张纸牌上都有数字和图案,并且数字和图案的数量是相等的。

二、学习根据8以内的数字,按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。

1、导入活动,产生兴趣。教师出示卡片,告诉幼儿:今天我们来开一个纸牌加工厂,请小朋友来做纸牌。

2、学习根据数字按不同排列形式画出相应的点子。

a、教师出示4张同一个数的卡片(5),提问:看一看,这4张卡片,你能发现什么秘密?(都是数字5的卡片,图案和数字的数量相等,每一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)

教师小结:纸牌加工厂给每个小朋友4张相同数字的纸牌,要小朋友在纸牌上画出与数字相等数量的图案,而且每张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样哦。

b、教师请2名幼儿上前示范制作纸牌,清楚操作要求。

教师先请一能力中等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,其他幼儿观看是否做对,如正确,请该幼儿讲述其操作过程,教师提问:“你是怎么做的?”如做错,请其他幼儿帮助改正。教师再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上前示范做纸牌,并请其讲述操作过程,教师提问:“你是怎么做的?”

三、清楚要求,做纸牌。

1、教师强调要求:每人4张卡片,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图案,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。

2、幼儿每人完成4张纸牌加工的作业,愿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。教师检查幼儿有没有按纸牌上的数来画相应的图案,提醒幼儿每张卡纸牌上图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样。教师做质量检查员,回收幼儿做的纸牌并鼓励做的不符合要求的幼儿重新做一张。

四、会用多种方法玩纸牌,体验纸牌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之情。

1、提出要求:请幼儿2到3人一组自由结伴,在做好的纸牌中每个数挑两张凑成一副牌,合作玩纸牌排数序、纸牌配对、纸牌比大小等游戏。

2、教师可带领不会玩得幼儿玩一次,帮助他们理解各种纸牌游戏的规则。

3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对数的概念的掌握情况,表扬能分享材料、合作游戏的幼儿。

活动反思

数学活动《做纸牌》贴近幼儿生活,是一个趣味性强、操作性强并且受到幼儿喜欢的活动。因此班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,能理解8以内的实际意义,也感知了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。

通过活动的开展,我觉得此活动有值得肯定的地方,也有仍需调整一些地方。我先说说值得肯定的地方吧。通过3到8大扑克牌的出示,数一数、说一说,有效的帮助了幼儿理解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。通过画有与数字相等数量图案纸牌的出示,交流、小结,帮助幼儿了解操作要求,并在个别幼儿的示范操作中,清楚操作要求。制作纸牌时,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数字盖出相应数量的印章,体验到了成功制作纸牌的乐趣。活动中各个环节清楚,要求明确,操作性强。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。如盖出来的印章颜色太淡,不方便展示交流,最好还是用勾线笔画点子比较好;请个别幼儿操作示范时,最好先请一能力较强的幼儿,再请能力中等的幼儿示范操作,更有利幼儿清楚操作要求。

同时,对此活动,我也存在一些疑惑:怎样让幼儿更好的感知等量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。活动中,我似乎讲的不够具体。

《中班教案锦集7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