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

时间:2025-02-28 10:52:15
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(通用10篇)

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(通用10篇)
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!

 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1

教学内容:

估算

教学目标:

1、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。

2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,并解释估算的过程。教学重点: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旧知:

1、口算下面各题:40×1060×2030×40300×70200×8012×400 240×2130×330×311×50

2、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: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。

3、估算:198×4305×6485×3182×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?

二、探究新知:

1、提出问题:

(1)出示例2图:请学生仔细观察。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?

(2)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,说成完整的一道题: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,每排22个座位。有350名同学来听课,能坐得下吗?

2、探讨估算方法。

(1)请学生思考、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引出算式:18×2222×18

(2)小组讨论:怎样估算得数?

(3)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。

方法一:18≈2022≈2020×20 = 400

方法二:18≈2022×20 = 440

方法三:22≈2018×20 = 360

(4)比较、评价。

3、尝试解决问题。

(1)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。有一本书,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,每行约有22个字。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?

(2)组织交流。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。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。

三、练习

1、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:

(1)先由学生独立计算;

(2)集体订正,讲讲估算的方法。

2、练习十四第8题:

(1)学生认真读题,理解题目要求。

(2)“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?”这块地有几个93呢?

(3)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。

四、总结请学生谈收获。

 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2

教学目标

1、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,并选择适当的算法。

2、培养估算意识,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,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,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。

3、结合具体情境,培养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教学重点

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,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,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。

教学难点

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。

教学准备

课件、练习三。

教学方法

引导学习法、练习法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铺垫,情境引入

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,约是( )米。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,约是( )人。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,约是( )个。 电风扇售价235元,约是( )元。

2、师: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(3)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。出示统计表:

收集牛奶纸盒情况

第一周 195个

第二周 328个

第三周 217个

第四周 286个

二、合作交流,探究新知

收集信息,提出问题。

师:小朋友,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?

出示: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?

2、列式:195+328+217+286=

独立进行估算,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。

3、汇报讨论结果。

(1)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。

(2)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,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、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,提出: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。

4、师: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?

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?

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,你有什么想法呢?

5、书上P98例5。

(1)第三、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?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。

(2)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,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,又可以送一次了?学生集体交流。

(3)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?

预计: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?

二(1)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?

三、巩固练习

1、做一做:生独立完成,再集体交流,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。

2、练习二十第5题。

3、练习二十第6、7、8题: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,汇报答案,并交流思考方法: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?

四、小结

布置作业《练习3》

练习三

1、计算下面各题,并验算。

285+356= 326-243 =

683-415 = 495+474 =

2、估算:

480-196 ≈ 185+379 ≈

607-494 ≈ 526-389 ≈

1890+890 ≈ 503-315 ≈

683-415 ≈ 495 +474 ≈

285 +306 ≈ 616-293 ≈

285+89+816 ≈ 1503-488-305≈

 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3

教学目标:

1、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、减估算,并说明估算的思路。 通过数学活动,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增强应用意识,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2、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,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估算的过程,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。

3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,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。教学重点: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:用多种方法估算教学准备:情景图,图片

教学过程

一、 创设情景

引导学生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

1.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,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。

2.出示情景:双休日,妈妈和小明一起到商店买东西。先买了28元的热水瓶和43元的水壶 ……此处隐藏6308个字……、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。

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,由估月饼,到买月饼,再到中秋晚会,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,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,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,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。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,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,对数学产生亲切感,提高学习兴趣。

2、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,个性化。

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,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,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,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,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,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。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,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,同桌交流一下,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,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、运用数学。

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,比如:在练习环节,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,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,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,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,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,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,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,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,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。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,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,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,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。

 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9

教学设计思路

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、减法的估算。“重视估算,培养估算意识”,是《标准》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。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,教师以“估算”为线索,展开教学。

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。教师在引入主题,展会讨论,巩固练习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:如收集矿泉水瓶,乘火车和乘飞机,购物,看书等。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,以估算为内容,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,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,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,提高估算能力。

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、个性化。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,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。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,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。如在估算“第三、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?”时,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,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,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,懂得运用估算。

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。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。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,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。

教学目标

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,并选择适当的算法。

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,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,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,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。

③结合具体情境,培养学生提出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教具、学具准备

第98、100页采图(或相应多媒体课体)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创设情境,引入主题

师: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?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,属于可回收物质,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。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。(电脑展示例题5;收集矿泉水瓶情况)

二、合作交流,探索新知

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,提出问题。

师:小朋友们,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?

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?

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,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。

学生思考并提出:

a.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?

b.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?

c.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?

师: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?(第三个问题)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。

②解决问题,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。

a.第三、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?

师: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?怎么列式?

板书:192+219=

师:不计算,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?

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,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。

 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10

教学目标:

1. 能用整十数、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。

2. 知道用整十数估算比用整百数更接近精确值。

3. 通过学习,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,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教学重难点:

用整十数、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新授引入

出示情景图(12个带有标价的玩具)

师:小丁丁他们要去玩具店买礼物,我们一起去看看吧!

问:他们各买了什么玩具?价钱呢?

1. 初次估算

师:给你们10秒,估计一下,谁花的钱最多?怎么知道的?

生:把这些数看成邻近的整百数来算。

反馈

100+200=300300+200=500200+200=400100+400=500

2. 第二次估算

师:现在小巧和小胖怎么比呢?

生:用整十数估算。

师:用整百数估算不能解决问题时,我们可以用整十数来估算。

3. 精确计算出总价。

师:比较精确计算和用整十数、整百数估算。

小结: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要用到估算,它可以使我们快速地得到一个离精确值很近的结果。

4. 出示课题

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。你们觉得估算这个方法好不好?

二、巩固新知

1. 师:小朋友,在我们的身边常有一些事需要我们快速地估算,看以下各题:

①学校里有男生319人,女生有462人,学校要给他们每人订一份少年报,大约要订多 少份?

②一套校服要215元,一双校鞋要158元,每人大约要付多少元?

③乐乐有288元,欢欢有144元,小胖说他们合起来大约有400元,你知道他使用什么方法估的吗?

2. 活动练习 出示情景图(12个带有标价的玩具)

师:你们想不想买玩具? 选2种玩具,估一估要多少元?从信封里拿出相应的钱。

(师演示:→ 用整十数估→ 精确计算→生生活动→交流汇报。)

问:哪种估算更精确?

师:在估算时,你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?

反馈:估出的钱不够买东西。

比较:什么情况下会少估?

生:退到整十数会少估。

小结:估算时,因为进到整十数会多估,而退到整十数会少估,所以,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估算。

三、拓展练习

开锁:密码是由2,4,7组成的,如果加上444,得到的结果必须在700与800之间。 这个密码是多少?

四、小结

师: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本领?

《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教案(通用10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