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画》教学设计15篇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,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画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《画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:
1、认识三原色,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,及以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,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,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、喜庆的艺术效果。
2、以红色为主要颜色,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,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3、通过教学活动,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,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,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。
教学重点:认识三原色,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,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。
教学难点: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,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。
教学准备:课件、音乐、对联、课题、玩具、红色的各种物品等。
教学过程:
课前将教室布置出节日的气氛,如挂红灯笼、红辣椒:贴红对联;摆红玩具;穿红衣服......
一、组织教学
二、导入新课
提出问题:
1、当你走进教室时,你有什么感受?
2、像这种喜庆、热烈的感觉你还在哪里见过? 出示课题——红色
3、你见过这些场面吗?(出示课件2、3)
三、讲授新课
1、在色彩的世界里,有三种颜色是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,是哪三种?它们被称之为“三原色”。
2、今天我们来学画红色的画。(出示课题——的画)
(1)出示多幅红色的画。(课件4、5)
提出问题:
1)这些画都表现了哪些热闹的场面?
2)红色的画与我们平常见到的画对比,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?运用了哪些颜色?(出示色卡)
3)这些画在用色方面有什么特点?(板书——深浅变化)
(2)出示范画,你发现这些画里的红色还有哪些不同?
(3)请学生找出与红色有关的色卡。
3、听着这首曲子把我们带进锣鼓掀天爆竹声声的节日气氛里,如果请你来绘画你会画什么?用哪些颜色画?(教师示范)
4、出示课件,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?(课件6)
如果请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,你将表现什么?
5、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东西是红色的?
四、提出作业要求:
绘画时要注意,在选材方面:
(1)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幅画,你想画什么?
(2) 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、场景。
(3) 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。
用色方面:
(1) 用哪些红色?
(2) 主要选择偏红的颜色表现。
四、学生作业,教师辅导,启发思维,引导作画。
五、小结
展示、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。
六、拓展
我们能以红颜色为主来画一幅画,那么用其它颜色也能画一幅画吗?
板书: 红色的画
以红色为主
深浅有变化
《画》教学设计2教学思路:
本节语文课,我认为最好从分自然段、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,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。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,最好将权力下放给学生,由他们来商量确定,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。我想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提高,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。在识字环节,同桌之间进行互动,可以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,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,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,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(如端详),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(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,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,请你仔细端详端详)。这些施教的小细节,能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。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,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,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,可谓一举两得。对趴等动词的强调,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。
除了对动词的探究,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,我认为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,模仿玲玲的语气,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。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,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、疑惑、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,不由老师说了算,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。通过这样的环节,学生之间一定能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,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。
学习目标
1.会认8年生字,会写9个字。
2.正确、流利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
3.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,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。
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
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!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,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;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;拔苗助长,守株待兔,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!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,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?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、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,怎么说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
二、识字
1.识字指导。
(1)出示课题,认读玲字,注意是后鼻音。
(2)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,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,借助拼音读准字音,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。
(3)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。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,通过模拟端详(认真仔细看)的动作来感悟。奖、叭、催、脏等,可以运用生活经验,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。玲、详、叭、脏、幅等字,可以用熟字加偏旁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。
(4)检查生字认记情况。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。
三、写字指导。
(1)写正确。玲字右边是令,不是今。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,是难点,建议作细致的指导,特别是笔顺,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、反复临写。
(2)写美观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(楼、梯)的书写指导,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。楼字右半部,女的横画要长。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:同样是米,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,在楼字中捺却没变。同样是月,在脑字中瘦而长,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,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。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,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。
第二课时
一、导入:
1.出示小女孩的画像,猜猜她是谁?
2、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?
二、自读自悟
1.读爸爸说的一段话:好多事情 ……此处隐藏15265个字……“脚丫十柳树根”、“眼睛十风筝”“我+春天的土地”学说儿童诗?
4.自读《我想》,这首儿童诗表达了( )思想感情。
5.用“马路边+阳光+《水浒传》”“垂柳+山溪+钓竿+渔童”、“小河+刚出水的‘鸭子’”学写儿童诗。
6.自读《童年的水墨画》,《街头》《溪边》《江上》各写出了儿童的( )特点。
7.选背《街头》《溪边》《江上》。
一、以儿童诗《湖》为例,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?什么是儿童诗的“意”和“境”。
1.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。
2.儿童诗的“意境”中的“意”指诗中的感情、道理、想法;“境”指诗中的“画面”。
二、抓住“3”和“O”的形态特点,启发学生想象意境,学写数字儿童诗。
三、指导学生以“小手、桃树枝,眼睛、风筝,我、春天的土地”为依据,想象《我想》这首诗的意境,学写儿童诗。
四、指导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《我想》,与学生诗作比较,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五、启发学生以“马路、阳光、《水浒传》,垂柳、钓竿、渔童,小河、小孩”为凭借,想象《童年的水墨画》意境,学写儿童诗。
六、指导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《童年的水墨画》,与学生诗作比较,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练习提纲
8.以《青蛙=蝌蚪》、《W=飞行的雁群》。《田园-收获=大地睡了》为题,学写一首儿童诗。
七、转换迁移,训练运用
附:《湖》
好大的一面镜子╱蝴蝶飞过来╱照一照╱看看衣服美不美╱看看身材好不好╱一只青蛙跳过来╱打破了镜子╱蝴蝶急得大叫╱我的衣服破了╱我的衣服破了
《画》教学设计15【教学目标】
1、学生6个生字,认识3个偏旁,分别是凶字框、口字旁、春字头。
2、会认3个字。
3、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,理解每句诗的意思。
4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【教学重点】
1、学会6个生字,认识3个偏旁。
2、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。
3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【教学难点】
理解诗句的意思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谜语导入
同学们,你们喜欢猜谜语吗?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?(学习说,学习猜)。老师说一个谜语,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?看谁听得准,猜得对。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,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?我们学完这篇课文,你就会知道的。
二、看图
1、出示图: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,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?
2、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?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,可以从远到近,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。(图上画了山、水、花、鸟)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、水、花、鸟的呢?
三、初读课文,认识生字
1、借助拼音读课文,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。
2、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。
3、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,听听读音是否准确。
4、指名读课文,大家纠正读音。
四、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
1、先让学生识记生字,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,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,了解字义。
2、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?
3、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。
人:独体字,笔画记忆:撇,捺。也可以用手势记忆,左右手心相对,左手在上,右手在下就是人字。组词:好人,人民。
色:上下结构,可以用熟字鱼来记,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。组词:景色、彩色。
无:独体字,可以用熟字天来记,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;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。无就是没有的意思。组词:无有、无用、无人。
画:先认识凵(凶字框)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。用鱼字来记,去掉上面的角字头,换成横,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。组词:画画,图画。
春:先认识春字头。上下结构的字。上面是春字头,下面是日字,合起来就是春字。学生书空春字笔顺。组词:春天、春雨、春风。
听:认识口字旁。左右结构的字。左边是口字旁,右边是斤字,合起来就是听字。组词:听讲、听话。
4、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,巩固生字。
五、正确书写生字
1、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。
2、在书上描红。
3、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。
4、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,教师巡视,进行个别辅导。
5、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、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。
六、学习诗句,理解意思
1、学习前两行诗句:
⑴ 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。边读诗句,边看图边思考,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?
⑵ 指名读这两行。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。板书: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
⑶ 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。
远看和近听、山和水、有和无、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。
⑷ 认真看图,远处的山、近处的水怎么样?
眺望远处的山峰,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?(朦朦胧胧)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,会发出什么声音?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,这是怎么回事呀!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?(画)
⑸ 指导朗读。教师范读,学生练习朗读,同桌读,指名读。
2、学习后两行诗句:
⑴ 总体学法:
① 读诗句,对照图,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。
② 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。
③ 联系实际想,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,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?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。
⑵ 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。
⑶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。
⑷ 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。(春天已经过去了,花还是那么鲜艳、美丽。当人们走近的时候,枝头上的鸟不害怕,仍然停在枝头上)
板书: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
⑸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?(春天过去了,花就谢了,当人们走近鸟时,鸟一定会飞走的。)
⑹ 指导朗读:
教师范读,突出去、还在、来、不惊这几个词。
学生练习朗读,同桌互读,指名读。
3、朗读全首诗:
⑴ 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。
⑵ 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。花──鸟 山──水 声──色
4、结合板书练习背诵:
⑴ 自己练习背诵。
⑵ 同桌互背。
⑶ 指名背诵。
【板书】
画
远 山 有色
近 水 无声
去 花 还在
来 鸟 不惊
文档为doc格式